• 资讯
  • 百科

首页>资讯>白酒行业进入调整期

白酒行业进入调整期

2013-04-26 08:55:00来源: 阅读量:6

    白酒行业在经历了10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目前已经到了调整期。

  茅台的品牌影响力不同于其他白酒,它给消费者的感知也与其他白酒不一样。

  二三线白酒增长巨大,其实是地方政府推动的结果。白酒对就业拉动作用很大,税收贡献也很大。


  在大众还未认识到白酒企业的投资价值时,林劲峰已经逆势而动。2003年,林劲峰创办的盈信投资以1200万元从上海产权交易所受让100万股贵州茅台,成为当时茅台第六大股东。经过9年分红送股,至2012年三季度末,盈信投资持股达到368.33万股,占比0.35%,位居贵州茅台第十大股东。

  虽然历经塑化剂风波,而眼下限制三公消费的力度空前,林劲峰依然没有卖出持有的贵州茅台股票。屈指数来,林劲峰持有茅台已10年,持股市值高达6.3亿元。

  除了贵州茅台,林劲峰还不断地展开对白酒的投资。2007年,林劲峰入股陕西西凤酒,成为西凤酒第三大股东;2009年9月,盈信投资以4亿元收购安徽的酒业排头兵、高炉家酒生产商双轮酒业100%股份,并在3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了股份制改造;2011年8月,林劲峰出任双轮酒业董事长。

  在目前白酒行业面临困境时,作为贵州茅台第十大股东、西凤酒第三大股东、高炉家酒控股股东,林劲峰对于该行业持何种看法?贵州茅台能逆市扩张,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吗?证券时报记者日前专访了林劲峰。

  白酒产能明显过剩

  行业调整在所难免

  证券时报记者: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您对于目前白酒行业怎么看?

  林劲峰:整个行业在经历了10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目前已经到了调整期。过去10多年白酒行业发展得太快了,产能扩张也很快。除了大家所熟知的品牌以外,全国还有3万多家白酒企业,所有的白酒企业都在扩产,整个行业的产能非常惊人。目前全行业产能已超过一千万吨了,从2003年到现在翻了近3倍,很多小酒厂的产能还未统计在内。

  证券时报记者:假设没有塑化剂事件,没有三公消费限制,白酒行业的调整是否也会在今年到来?

  林劲峰:会的,这个行业发展太快,产能明显过剩。同时,白酒行业还有一点特殊性,它跟地方政府关系非常紧密,因为白酒企业对当地税收贡献很大,比如安徽的高炉酒厂,去年利润没有多少,但是有3个多亿的税收,而全县的财政收入才15个亿,它的税收在全县财政收入中的占比最高曾达到60%。

  茅台公务消费占比不大

  证券时报记者:限制三公消费是当前的热点,大家普遍认为这对白酒行业的影响巨大,但也有观点认为茅台在公务消费这块占的比例不大,是这样吗?

  林劲峰:不大。我认同贵州茅台前任董事长季克良的说法,三公消费占比应该不到10%,同时,其他白酒对茅台也有分流。

  至于限制三公消费对白酒的影响,我认为受影响最小的就是茅台,因为茅台的品牌影响力不同于其他白酒,它给消费者的感知也与其他白酒不一样。10年前我们买茅台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但是,到现在依然有不少人没有看明白茅台是什么。

  2003年我们买茅台的原因很简单,我亲自到超市对消费者做了调查,了解消费者买茅台的原因是什么,买其他白酒的原因又是什么,把调查结果汇总之后,我发现,喝茅台的人很难再去换喝别的白酒了。

  证券时报记者:为什么?

  林劲峰:因为它的口感独特。各种白酒之间的口感会存在区别,但只有茅台是区别于其他白酒的。懂酒的人都明白其中的区别。

  证券时报记者:您认为这是它最核心的竞争力?

  林劲峰:独特的口感就是茅台的核心竞争力。从消费体验来看,喝过其他品牌白酒的人,都有可能转去喝茅台,但是,喝了茅台后就很难转去喝其他品牌的酒。

  还有一个数据,10年前茅台的销售额占整个白酒行业1%,到今天还是占1%,等于说茅台在这个行业里并没有超出其他白酒品牌的增长,它没有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所以说,在这10年的白酒行业高增长中,茅台只是跟随行业的增长。

  二三线白酒高速增长

  其实是政府在推动

  证券时报记者:与茅台相比,二三线白酒的增长是不是更快一点?

  林劲峰:二三线白酒增长巨大,比如古井贡酒(000596,股吧)10年前还是3~4亿元的销量,今天已经有50多亿元了,洋河在10年前也是4个亿,现在有200多亿了,郎酒也是从1个多亿到现在突破100多亿。

  证券时报记者:二三线白酒这种快速成长后面的逻辑是什么?

  林劲峰:地方政府推动。白酒对就业拉动作用很大,税收贡献也很大,这两点符合政府要求,也是政府最喜欢的。

  证券时报记者:在限制三公消费的背景下,茅台与二三线白酒相比,哪个更受影响?

  林劲峰:这几年整个行业的发展来看,二三线白酒的增速其实远高于茅台。一个公司发展快,它的团队是不是能够跟得上,它的营销策略是不是能跟得上,它的执行力能不能跟得上,最关键的一点它的品质能不能跟得上,所以发展过快的话可能遇到调整也是必然的。我觉得这个大环境对行业来说不是一件坏事。

  眼下限制三公消费,不是说不让你喝高端白酒,目前是整个消费似乎都停止增长了,大家都不在外面就餐了,所以影响不单只是对于高端白酒,对所有餐饮行业都有。我们看到一家餐饮店今年一季度亏损五千多万,去年同期是挣五千多万,里外差一个亿。我们自己在四川南充开的高端餐厅,以前每年都盈利,今年竟然亏损了,所以我们过完春节就把它关掉了,没法继续经营。

  证券时报记者:茅台就可以应对这种行业变局?

  林劲峰:因为它的产量特别少,而且它的扩产跟别的白酒企业不一样,别的白酒企业大量扩产,茅台是有步骤地扩产,到现在每年还是一、两千吨的产量,所以比较平稳。

  证券时报记者:茅台现在开直营店的策略您认可吗?

  林劲峰:直营店其实也没有大规模地开,茅台实际上在做一种实验,只是在每个省会城市开了一家,直营店的效果还有待评估。

  因为除了零售购买外,还有小单位,我不知道它现在的策略是针对大客户还是小单位,如果针对小单位的普通零售购买应该还是可以的,但如果是针对大的团购的话,我觉得还是交给经销商操作好一些。如果厂家直营会涉及物流问题,就算物流问题解决也涉及财务风险问题,怎么收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相信它现在走的是前一种策略,针对的只是普通零售,不主动开展大单的投入,这样的话就会好一些,能走得远一些,其实也是一种探讨。

  证券时报记者:除了茅台,您还控股安徽高炉家酒,目前高炉家情况怎么样?

  林劲峰:高炉家情况还好,2001年到2007年曾经是安徽的第一,当时市场占有率高达六成以上,2007年开始进入调整期,2007年到现在销售增幅很小,但趁着这个调整期,我们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以往国有企业管理较混,现在内部管理已经调整到位了,也做了很多基础性工作,目前我们的团队非常年轻,从年轻人当中逐步提拔上来了一批人,目前团队之间的磨合也很顺了。应该来说,我们会稳步上升。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我的酒”的所有文章,均为我的酒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文章,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文章。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文章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我的酒”。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我的酒)的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文章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