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酒|酒水名酒加盟代理招商网欢迎您!
  • 资讯
  • 百科

首页>资讯>白酒香型在中国市场的变化

白酒香型在中国市场的变化

2014-03-21 10:43:00来源: 阅读量:6

  原本是一个普通的技术性因素,它是如何拥有了对行业如此深刻的影响力?

  上世纪50年代中国白酒的技术创新与技术规范高峰期,是这一切的源头。当时的国家轻工部,在1957年10月至1958年4月期间,开始从科学规范上整理、继承中国深厚的酿酒传统和酿酒文化,并组织制定具有法律意义的白酒行业和卫生标准。

  万事开头,似乎总是带着些混乱的。

  由于当时白酒检测技术与市场标准远远没有建立成形,白酒企业更多的是“信手标注”——即以企业标准来标注产品规格。泸香型、汾香型、茅香型……全国各地的香型标注形式各异。

  1952年,白酒进行了建国后第一次全国性评比。

  这次评比不但诞生出首届“中国四大名酒”,也奠定了中国白酒的浓、清、酱三大基本香型(还有一个“其他香型”,或称“兼香型”)。

  进入到60年代,白酒标准开始从企业标准走向地方标准,比如当时四川省制定的四川省浓香型白酒技术标准、贵州省制定的酱香型白酒地方标准。

  70年代末的第三届中国名酒评比,给中国白酒带来了深远影响——香型成为白酒能否进入到中国名酒序列的重要指标。中国白酒行业迎来了全国性标准,也迎来了“香型定盘”时代。

  80年代,新、老八大名酒在第四届中国名酒评比中实现汇合,中国名酒新、老八大名酒交叉形成了著名十大中国名酒。此后,随着市场发展,中国名酒的阵营陆续扩充至十三大名酒、十七大名酒,最终定格为浓香型白酒占据9席,清香、酱香型白酒各3席,小众香型凤香型白酒与董香型白酒各占1席,白酒大香型战略基本成型。

  发展至今,国家标准白酒香型已经达到了11种之多,而非国标白酒香型也呈现出爆发性增长势头,诸如芝麻香型、特香型、馥郁香型、陶香型、陈香型、润香型、蜜香型、和谐香型等等不一而足,当然,众多所谓白酒香型中也不乏概念炒作嫌疑。

  白酒香型的市场价值,促使白酒行业的后来者在香型创新上不遗余力。白酒香型的品类价值既创造了品牌高度差异化,也开启了企业商业蓝图。

  香型的市场价值,来自于香型成功实现了由技术识别走向市场识别、从技术参数走向消费参数。曾有一份对于全国白酒消费者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经过白酒业黄金十年的市场培育,已经能够对不同香型乃至同一香型的不同区域产品非常好的进行区隔,消费者能够区别出不同的口感特点与品味价值。举例而言,消费者甚至于能够区别出来自贵州茅台镇7.5平方公里核心产品酱香型白酒与赤水河畔酱香型白酒的细微口感差异、酱香型白酒不同摘酒期产品不同品级等差异。

  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白酒香型的分布情况主要是:清香型分布在北方地区;酱香型分布在川黔交接地带;浓香型则是国内分布最为广泛的白酒香型。

  浓香型成为中国白酒一支独大的主流香型的历史并不长。20多年前,白酒市场70%产品仍是清香型白酒,而今浓香型市场份额却达到了70%。酱香型的市场份额在近五年来已经翻倍达到15%,清香型消费群体已退缩至北方地区。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我的酒|酒水名酒加盟代理招商网”的所有文章,均为我的酒|酒水名酒加盟代理招商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文章,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文章。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文章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我的酒|酒水名酒加盟代理招商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我的酒|酒水名酒加盟代理招商网)的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文章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